close

  有網友發微博稱,陝西漢中市某社區開發商與業主發生衝突,業主被打後向在現場的漢中住建局領導下跪求助。照片顯示,被3名女子抱住雙腿的男子雙手提在腰間,甚至面露笑容。媒體據此批評這是對百姓善良的嘲笑,笑得百姓心酸,笑得百姓心寒。事後這位局長受訪時稱微笑是“為了緩和現場的緊張新成屋氣氛”。(綜合近日媒體報道)
  到底那位官員當時是為何而笑,別人無從知曉。公眾可以判斷的只能是:衝新竹買房突因何而生,相關部門是否有失職行為,衝突有沒有得到化解。
  不少官員都曾因為“表情”而成為新聞威剛記憶卡焦點,最著名的要算在車禍處理現場“面露笑容”的“表叔”楊達才。前幾天則有義烏官員被指“叼煙笑對村民跪求”;還有去年,湖北某地一男孩在蓄水池不幸溺水身亡,其父母與街道幹部協商卻發現相關負責人“面露笑容”,由此質疑其誠意。當然,這些官員後來都對自己的表情作出瞭解釋。
  拿官員在事故處理現場的表情做新聞,很容易吸引眼球。因為在這些事件中官員一般不願直接隨身碟接受採訪,有些媒體喜歡從他們的表情判斷其態度。而且,表情描述比文字表達更有感染力和現場感,一個表情能抵過千言萬語。同時,表情與事件常有著某種衝突,災難現場的笑容,跪求的百姓與叼煙微笑的官員,強烈的反差會形成巨大的新聞效應。
  不過,應該慎用這種表情做新聞,因為對瞬間表情的過度解讀,很容易扭曲事實的原貌。人們經常說有圖有真相,其實圖像有時也具有欺騙性和迷惑性。照片記錄的只是一個瞬間,而沒有反映整個過程的發展變化。事情的發展有其前因後果,身處其中的人也有情緒變化,不能拿瞬間表情當全貌。而且,人的表情很複雜很模糊,不能從瞬間“看起來比較像微笑”就判斷他是不合時辦公室出租宜地笑。
  拿一個官員瞬間的表情做新聞,很容易脫離具體的語境和真實的場景,變成一場“謀殺表情”和“誅心”的網絡狂歡。公眾覺得有圖有真相,那是麻木不仁冷血的笑;而官員覺得被冤枉了,認為那是緩和緊張氛圍的笑。結果只能各說各話,最終陷入喋喋不休的口水戰中。
  不要在模糊的“表情判斷”中完成一次對官員的審判,應該以事實上的行動為判斷依據。儘管公眾需要官員在處理問題時有人的溫情,能夠將心比心地傳遞人的善意,而不是顯得僵硬和冷漠。然而,官員在對事件的處理中,有沒有失職和瀆職行為,有沒有盡到政府的責任,有沒有推諉卸責把問題當皮球踢,有沒有妥善地處理好衝突,這種可考評的“行為”才是對政府和官員進行評價的核心。過度拿官員表情做新聞,放大瞬間表情的負面意義,只會讓官員哭笑不得,哭也被罵,笑也被罵,面無表情也被罵,真不知道該以何種表情示人。  (原標題:不能依據模糊表情完成“主觀審判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t77ttnxz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