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【環球軍事報道】據解放軍報1月8日報道,陳青,黑龍江哈爾濱人,1971年7月出生,1990年9月入伍,參與完成了多型戰機的監造、加改裝及試驗試飛任務,榮立二等功1次、三等功2次。
  直到今天,那一幕仍深烙在陳青的腦海裡:某機場,一架米黃色戰鷹騰空而起,拉升、俯衝、飛躍,一連串漂亮的空中動作,在天幕中划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——殲-15艦載機首飛一舉成功!隨後,殲-15以優異性能贏得“飛鯊”的美稱。
  那年初,陳青受命接任海軍某軍代室總代表,挑起殲-15艦載機研製監造的擔子。
  面對從監造直升機到監造戰鬥機工作領域的巨大跨越,這個要強的東北漢子沒有向困難低頭。他一有時間就跑到生產一線,挨個車間轉,看生產流程,看設計圖紙,拜設計人員、工人師傅和其他軍代表為師,靠著這份鑽勁,很快進入了角色。
  艦載機在航母上起降,風險高,難度大,被喻為“刀尖上的舞蹈”。
  “一定要把殲-15打造成精品戰機!”在陳青看來,艦載機研製沒有及格不及格之分,要麼是滿分,要麼就是零分。為此,陳青組織軍代表邊摸索邊實踐,在定性描述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科學的定量指標體系,確保戰機性能和質量。
  一次軍檢,主管軍代表發現一家外協單位交付的產品出現了補焊問題。原來,這家企業是帶料加工,因為材料昂貴,便對有瑕疵的零件進行了補焊。
  外協單位以前由總裝廠直接管理,雖然提供的只是一些粗加工零配件,但會影響戰機質量。
  “必須將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。”陳青頂著壓力,組織力量利用3個月時間,審查了30多家外協單位,將資質不夠的外協方清理出建造隊伍。隨後,他們組織撰寫了《關於殲-15飛機精品工程工作的幾點建議》,相繼開展保障設備適用性評估等專項行動,讓承研承製單位進一步強化精品工程理念。
  艦載機研製中,大量採用了新結構、新材料、新技術。殲-15攔阻鉤安裝梁由某特型鋼製造,結構複雜。該材料焊接參數對焊接質量的影響非常敏感,電流稍微大一點,就會造成焊漏,而焊接電流小一點,又容易造成未焊透。
  為此,陳青組織技術人員焊接了30多組試樣,每焊完一個試樣,都對其進行打磨、檢查,以驗證焊接參數是否合適。經過3個多月的現場跟產,終於摸索出合理的焊接參數。
  “飛鯊”成功翱翔海天,陳青也迷上了站在起飛線不遠處傾聽發動機的轟鳴聲。他感到,戰鷹凌空的一剎,一種油然而生的使命感便激蕩在胸……
  精兵禮贊
  英雄無名,默默守望。陳青,你堅守“第一戰位”,讓工廠對接戰場,用知識踐行使命,戰鷹划過海天的轟鳴,匯就一名監造官對祖國的忠誠。  (原標題:殲15戰機零件曾出現瑕疵 加工企業被取消資格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t77ttnxz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